现将省人民防空办公室起草的《安徽省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时间自2020年7月1日至7月30日。提出意见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 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合肥市包河区迎淮路996号安徽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工程处,邮政编码:230051;
2. 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1556973186@qq.com;
3. 通过传真方式将意见传真至0551-63443939。
安徽省人民防空办公室
2020年7月1日
安徽省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质量检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行为,促进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活动有序开展,保证人防工程防护质量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关于规范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通知》(国人防〔2017〕271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扩建、已建的人防工程,城市地下交通干线及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兼顾人民防空需要的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活动及监督管理,应遵守本办法。
投入使用的人防工程和兼顾人防工程维护管理的防护质量检测活动可参照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是指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工程实体质量、使用功能以及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和战时通风系统等进行测试以确定其质量特性的活动。
人防工程防护设备(以下简称防护设备)包括:
(一)门类防护设备(包括启闭方式为手动、电动,门扇材质为钢筋混凝土、钢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材料的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护密闭井盖、门式防爆波活门、封堵板、挡窗板、观察窗等);
(二)阀、活门类防护设备及其他设备(包括密闭阀门、非门式防爆波活门、排气活门、扩散箱、防爆地漏等);
(三)过滤吸收器。
第三条 省人防主管部门负责全省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
县(市、区)人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可以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实施。
第四条 检测机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机构从事本办法规定的质量检测业务,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认定证书。
第五条 检测机构应在其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相应的检测活动。
(一)承担人防工程建筑材料、通用设备和主体结构防护构件质量检测的检测机构应取得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检测资质。
(二)承担人防工程防护设备产品质量检测、安装质量和人防工程战时通风系统安装质量检测的检测机构应通过相应资质认定并经过省人防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人防工程建筑材料、通用设备、主体结构防护构件质量检测、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安装质量和人防工程战时通风系统安装质量由建设单位委托检测机构承担,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出厂产品质量检测由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定点生产企业委托检测机构承担。委托方应与检测机构签订书面检测合同,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付费。
建设单位应当将检测费用单独列入工程概预算,专项用于工程质量检测活动,并按照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支付给检测机构。建设单位应于合同签订之日起10日内登陆安徽省人防工程质量监管系统(以下简称人防质监系统)上传合同。
第七条 检测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并执行工程建设标准,确保检测工作质量。检测机构应当对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八条 人防工程建筑材料、构配件、通用设备的质量检测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关管理办法。
人防工程防护结构应覆盖人防工程的底板、墙体(含防护密闭墙、密闭墙、临空墙、防护单元隔墙和人防门门框墙)、顶板、柱和出入口(战时、平时)等主要结构防护构件。
防护构件质量检测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配置检测、混凝土构件缺陷检测、构件尺寸偏差检测和最小防护厚度检测。
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和战时通风系统检测包括关键原材料性能、产品质量和安装质量检测,具体检测项目和参数见附件1,检测标准执行《关于规范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检测机构认定工作的通知》(国人防〔2017〕271号)。
第九条 人防工程建筑材料、通用设备和主体结构防护构件质量检测、防护设备产品质量、防护设备安装质量和战时通风系统安装质量检测抽样和合格评定方法见附件2。
第十条 防护设备定点生产企业应对防护设备进行唯一性产品编号,检测机构对防护设备抽样样品进行唯一性样品编号,建立抽样样品与防护设备产品溯源制度。
防护设备产品质量需经第三方检测合格后由检测机构发放人防工程防护设备《产品检测合格证》,纳入工程档案管理,防护设备安装质量需经第三方检测合格后由检测机构制作与发放永久式铭牌《安装检测合格证》,纳入工程竣工验收内容。
防护设备编号规则与制作要求见附件3。
第十一条 工程建设单位或者监理单位应当对工程防护质量检测活动实施旁站见证,并对检测试样的取样、制样、标识、送检以及现场检测等情况进行记录。
第十二条 检测机构接收试样时,应对试样状况、信息、唯一性标识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试样真实性存疑的,检测机构应当拒绝接收检测试样。
第十三条 检测机构不得与所检测工程项目相关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不得推荐或者监制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通用设备和防护设备。
第十四条 检测报告经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签署,并加盖检测专用章后方可生效。检测报告应当注明见证人单位及姓名,应有明确的合格与否结论。检测机构应按照规定和人防工程建设相应时序登录人防质监系统上传检测报告。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不得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报告。
第十六条 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应当及时报告工程所在地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并登录人防质监系统上传相关信息。
检测机构应当单独建立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账。
第十七条 检测机构应当建立符合要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检测业务受理、检测数据采集、检测报告出具、检测信息上传、检测档案管理等检测活动进行记录和存储。
第十八条 检测机构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应有符合保存要求的固定场所,由专人负责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应对检测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保证可追溯性,将检测合同、委托单、抽样记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按年度为纸质板和电子版进行归档,统一编号,编号应当连续,不得随意抽撤、更换或涂改。检测档案至少保存10年。
第十九条 检测人员应当由具备相应工程质量检测知识和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必要的检测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确保检测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
第二十条 检测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超出资质范围从事检测活动;
(二)转让或分包检测业务;
(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
(四)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五)违反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检测;
(六)使用不符合条件的检测人员或仪器设备;
(七)对防护设备检测标准、图纸和工程有关技术资料疏于管理,造成检测数据无法追溯的;
(八)对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指出的问题拒不整改的;
(九)泄露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他人的商业、技术等秘密的
(十)以商业贿赂、恶意压低收费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
(十一)其他违反人民防空建设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性文件等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检测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检测或结论判定;
(二)同时受聘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机构;
(三)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执行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有关规定。人防工程防护设备质量检测执行《关于规范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检测机构认定工作的通知》(国人防〔2017〕271号)和《关于规范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及有关事项的通知》(皖人防〔2018〕41号)。
第二十三条 检测机构跨省承担检测业务的,应当具备在本省开展相应检测活动的条件和能力,并向省人防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检测机构发生合并、分立、重组以及改制等事项需承继原资质重新核定资质后或检测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授权签字人、技术负责人等发生变更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后应向省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县(市、区)人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测活动监督检查制度,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加强对检测活动的抽查。监督抽测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实施,费用应当列入预算。
第二十六条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施工现场、生产车间或检测机构的工作场地进行检查、抽测;
(二)向检测机构、委托人等有关单位及人员询问、调查有关情况;
(三)查阅、复制有关的检测档案、合同及其他相关资料;
(四)实施检测信息化管理检查;
(五)发现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的行为时,责令改正;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人防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人防办《关于建立人民防空行业市场责任主体失信惩戒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国人防〔2018〕117号)有关规定,将检测相关单位和人员受到的行政处罚等信息予以公示,并建立违法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制度,实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信用状况良好的,在资质管理、表彰评优等方面提供便利和机会;对于信用状况不良、被列入违法失信主体名单的,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增加检查频次,加强现场核查,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
第二十八条 有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项行为之一的,检测机构列入失信主体名单,发现第1次予以不良行为记录1次,于省人防办网站公示,自公示之日起3个月内不得在省内承接有关检测业务;累计发现第2次予以不良行为记录1次,于省人防办网站公示,自公示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在省内承接有关检测业务;累计发现第3次纳入“黑名单”,一定期限内取消本省检测资质备案。
列入失信主体名单监管的检测机构,由县级以上人防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检测机构整顿后监管期间未再发生相关违法行为的,期满后由省人防办按规定移出违法失信主体名单。“黑名单”管理期限为12个月,对于再次列入“黑名单”的责任主体,期限为24个月。
第二十九条 检测机构未履行本办法规定义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防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或者即时改正:
(一)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合同备案的;
(二)未上报不合格检测结果的;
(三)未建立并使用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
(四)承担检测业务时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五)跨省承担检测业务未进行备案的。
(六)接受监督检查时不如实提供有关材料或者拒绝、阻碍监督检查的;
有前款第(五)项行为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无效;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 检测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资质证书或者资质证书已过有效期从事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活动的,其检测报告无效,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备案的,备案机关不予受理并给予警告,申请人2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备案。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权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将调查处理结果反馈给投诉举报人。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安徽省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20年 月 日起施行。《安徽省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质量检测实施办法(试行)》(皖人防〔2013〕101号)、《安徽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开展人防工程防护设备质量检测工作的通知》(皖人防〔2014〕3号)、《安徽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发布人防工程防护设备产品测信息价的通知》(皖人防〔2014〕5号)、《安徽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规范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检测合格证发放的通知》(皖人防综〔2018〕87号)同时废止。
附件:1.人防工程防护设备产品质量、安装质量和战时通风系统安装质量检测项目参数表
2.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抽样和评定方法
3.人防工程防护设备产品编号规则与制作要求
附件1
人防工程防护设备产品质量和安装质量检测项目参数表
序号 |
类别 |
产品/项目/参数 |
产品质量 |
安装 质量 |
说明 |
||
序号 |
名 称 |
门框 质量 |
门扇 质量 |
||||
一 |
人防防护设备 |
|
|
|
|||
1 |
手动钢结构门 |
1.1 |
外形尺寸 |
|
|
|
|
1.1.1 |
门框孔宽度、高度、对角线 |
● |
|
◎ |
|
||
1.1.2 |
门扇宽度、高度、对角线 |
|
● |
◎ |
|
||
1.1.3 |
门框上闭锁座(盒)孔位置偏差 |
● |
|
|
|
||
1.1.4 |
门框上铰页座孔位置偏差 |
● |
|
|
|
||
1.1.5 |
门扇上闭锁头位置偏差 |
|
● |
|
|
||
1.1.6 |
门扇上铰轴孔位置偏差 |
|
● |
|
|
||
1.1.7 |
门扇、门框上支承板、斜扁钢、嵌压板高度、位置偏差 |
● |
● |
● |
|
||
1.2 |
配合尺寸 |
|
|
|
|
||
1.2.1 |
门扇、门框贴合面中心线尺寸偏差 |
|
|
● |
门框(门扇)4个角为必测点 |
||
1.2.2 |
铰页位置偏差 |
|
|
● |
|
||
1.2.3 |
闭锁位置偏差 |
|
|
● |
|
||
1.2.4 |
门扇中心至门框下门槛尺寸 |
|
|
● |
|
||
1.2.5 |
上、下铰页孔同轴度 |
● |
● |
|
|
||
1.2.6 |
铰轴线的垂直度 |
|
|
● |
|
||
1.2.7 |
闭锁和上、下铰轴、孔直径 |
● |
● |
|
|
||
1.2.8 |
门扇门框贴合面间隙 |
|
|
● |
|
||
1.2.9 |
密封胶条压缩量 |
|
|
● |
|
||
1 |
手动钢结构门 |
1.3 |
焊缝质量 |
● |
● |
◎ |
|
1.4 |
焊缝尺寸 |
● |
● |
◎ |
|
||
1.5 |
密封胶条压缩反力 |
|
● |
|
门扇产品质量检测时按批次取样实验室检测 |
||
1.6 |
漆膜厚度 |
|
|
● |
|
||
1.7
|
漆膜附着力 |
|
|
● |
|
||
1.8 |
门扇厚度偏差 |
|
● |
● |
|
||
1.9 |
面板厚度偏差 |
|
|
|
|
||
1.9.1 |
门框型材、门扇结构型材厚度偏差 |
● |
● |
● |
|
||
1.9.2 |
门扇外面板厚度偏差 |
● |
● |
● |
|
||
1.9.3 |
门扇内面板厚度偏差 |
● |
● |
● |
|
||
1.10 |
密闭性能 |
|
|
◎ |
试制品及委托有要求时检测 |
||
1.11 |
垂直度 |
|
|
● |
|
||
1.12 |
门扇启闭力 |
|
|
● |
|
||
1.13 |
关锁操纵力 |
|
|
● |
|
||
2 |
钢筋混凝土门 |
2.1 |
外形尺寸 |
|
|
|
|
2.1.1 |
门框孔宽度、高度、对角线 |
● |
|
|
|
||
2.1.2 |
门扇宽度、高度、对角线 |
|
● |
|
|
||
2.1.3 |
门框上闭锁座(盒)孔位置偏差 |
● |
|
|
|
||
2.1.4 |
门框上铰页座孔位置偏差 |
● |
|
|
|
||
2.1.5 |
门扇上闭锁头位置偏差 |
|
● |
|
|
||
2.1.6 |
门扇上铰轴孔位置偏差 |
|
● |
|
|
||
2 |
钢筋混凝土门 |
2.1.7 |
门扇、门框上支承板、斜扁钢、嵌压板高度、位置偏差 |
● |
● |
● |
|
2.2 |
配合尺寸 |
|
|
|
|
||
2.2.1 |
门扇、门框贴合面中心线尺寸偏差 |
|
|
● |
门框(门扇)4个角为必测点 |
||
2.2.2 |
铰页位置偏差 |
|
|
● |
|
||
2.2.3 |
闭锁位置偏差 |
|
|
● |
|
||
2.2.4 |
门扇中心至门框下门槛尺寸 |
|
|
● |
|
||
2.2.5 |
上、下铰页孔同轴度 |
● |
● |
|
|
||
2.2.6 |
铰轴线的垂直度 |
|
|
● |
|
||
2.2.7 |
闭锁和上、下铰轴、孔直径 |
● |
● |
|
|
||
2.2.8 |
门扇门框贴合面间隙 |
|
|
● |
|
||
2.2.9 |
密封胶条压缩量 |
|
|
● |
|
||
2.3 |
钢筋保护层 |
|
● |
◎ |
|
||
2.4 |
钢筋规格、分布 |
|
● |
◎ |
|
||
2.5 |
混凝土强度 |
|
● |
◎ |
|
||
2.6 |
焊缝质量 |
● |
● |
◎ |
|
||
2.7 |
焊缝尺寸 |
● |
● |
◎ |
|
||
2.8 |
密封胶条压缩反力 |
|
● |
|
门扇产品质量检测时按批次取样实验室检测 |
||
2.9 |
漆膜厚度 |
|
|
● |
|
||
2.10 |
漆膜附着力 |
|
|
● |
|
||
2.11 |
门扇厚度偏差 |
|
● |
● |
|
||
2.12 |
面板厚度偏差 |
|
|
|
|
||
3 |
钢筋混凝土门 |
2.12.1 |
门框型材、门扇结构型材厚度偏差 |
● |
|
● |
|
2.12.2 |
面板厚度偏差(钢包边厚度偏差) |
|
● |
● |
|
||
2.13 |
密闭性能 |
|
|
◎ |
试制品及委托有要求时检测 |
||
2.14 |
垂直度 |
|
|
● |
|
||
2.15 |
门扇启闭力 |
|
|
● |
|
||
2.16 |
关锁操纵力 |
|
|
● |
|
||
3 |
电控门 |
3.1 |
外形尺寸 |
|
|
|
|
3.1.1 |
门框孔宽度、高度、对角线 |
● |
|
|
|
||
3.1.2 |
门扇宽度、高度、对角线 |
|
● |
|
|
||
3.1.3 |
门框上闭锁座(盒)孔位置偏差 |
● |
|
|
|
||
3.1.4 |
门框上铰页座孔位置偏差 |
● |
|
|
|
||
3.1.5 |
门扇上铰轴孔位置偏差 |
|
● |
|
|
||
3.1.6 |
门扇、门框上支承板、斜扁钢、嵌压板高度、位置偏差 |
● |
● |
● |
|
||
3.2 |
配合尺寸 |
|
|
|
|
||
3.2.1 |
门扇、门框贴合面中心线尺寸偏差 |
|
|
● |
门框(门扇)4个角为必测点 |
||
3.2.2 |
铰页位置偏差 |
|
|
● |
|
||
3.2.3 |
闭锁位置偏差 |
|
|
● |
|
||
3.2.4 |
门扇中心至门框下门槛尺寸 |
|
|
● |
|
||
3.2.5 |
上、下铰页孔同轴度 |
● |
● |
|
|
||
3.2.6 |
铰轴线的垂直度 |
|
|
● |
|
||
3.2.7 |
闭锁和上、下铰轴、孔直径 |
● |
● |
|
|
||
3 |
电控门 |
3.2.8 |
门扇门框贴合面间隙 |
|
|
● |
|
3.2.9 |
密封胶条压缩量 |
|
|
● |
|
||
3.3 |
焊缝质量 |
● |
● |
◎ |
|
||
3.4 |
焊缝尺寸 |
● |
● |
◎ |
|
||
3.5 |
密封胶条压缩反力 |
|
● |
|
门扇产品质量检测时按批次取样实验室检测 |
||
3.6 |
漆膜厚度 |
|
|
● |
|
||
3.7
|
漆膜附着力 |
|
|
● |
|
||
3.8 |
门扇结构厚度偏差(门扇厚度偏差) |
|
● |
● |
|
||
3.9 |
面板厚度偏差 |
|
|
|
|
||
3.9.1 |
门框型材、门扇结构型材厚度偏差 |
● |
● |
● |
|
||
3.9.2 |
门扇外面板厚度偏差 |
● |
● |
● |
|
||
3.9.3 |
门扇内面板厚度偏差 |
● |
● |
● |
|
||
3.10 |
密闭性能 |
|
|
◎ |
试制品及委托有要求时检测 |
||
3.11 |
垂直度 |
|
|
● |
|
||
3.12 |
门扇启闭力 |
|
|
● |
|
||
3.13 |
关锁操纵力 |
|
|
● |
|
||
3.14 |
胶板剥离强度 |
|
● |
|
门扇产品质量检测时按批次取样实验室检测 |
||
3.15 |
开关锁时间 |
|
|
● |
|
||
4 |
防电磁脉冲门 |
4.1 |
外形尺寸 |
|
|
|
|
4.1.1 |
门框孔宽度、高度、对角线 |
● |
|
|
|
||
4.1.2 |
门扇宽度、高度、对角线 |
|
● |
|
|
||
4 |
防电磁脉冲门 |
4.1.3 |
门框上闭锁座(盒)孔位置偏差 |
● |
|
|
|
4.1.4 |
门框上铰页座孔位置偏差 |
● |
|
|
|
||
4.1.5 |
门扇上闭锁头位置偏差 |
|
● |
|
|
||
4.1.6 |
门扇上铰轴孔位置偏差 |
|
● |
|
|
||
4.1.7 |
门扇、门框上支承板、斜扁钢、嵌压板高度、位置偏差 |
● |
● |
● |
|
||
4.2 |
配合尺寸 |
|
|
|
|
||
4.2.1 |
门扇、门框贴合面中心线尺寸偏差 |
|
|
● |
门框(门扇)4个角为必测点 |
||
4.2.2 |
铰页位置偏差 |
|
|
● |
|
||
4.2.3 |
闭锁位置偏差 |
|
|
● |
|
||
4.2.4 |
门扇中心至门框下门槛尺寸 |
|
|
● |
|
||
4.2.5 |
上、下铰页孔同轴度 |
● |
● |
|
|
||
4.2.6 |
铰轴线的垂直度 |
|
|
● |
|
||
4.2.7 |
闭锁和上、下铰轴、孔直径 |
● |
● |
|
|
||
4.2.8 |
门扇门框贴合面间隙 |
|
|
● |
|
||
4.2.9 |
密封胶条压缩量 |
|
|
● |
|
||
4.3 |
焊缝质量 |
● |
● |
|
|
||
4.4 |
焊缝尺寸 |
● |
● |
|
|
||
4.5 |
密封胶条压缩反力 |
|
● |
|
门扇产品质量检测时按批次取样实验室检测 |
||
4.6 |
漆膜厚度 |
|
|
● |
|
||
4.7
|
漆膜附着力 |
|
|
● |
|
||
4.8 |
门扇结构厚度偏差(门扇厚度偏差) |
|
● |
● |
|
||
4 |
防电磁脉冲门 |
4.9 |
面板厚度偏差 |
|
|
|
|
4.9.1 |
门框型材、门扇结构型材厚度偏差 |
● |
● |
● |
|
||
4.9.2 |
门扇外面板厚度偏差 |
● |
● |
● |
|
||
4.9.3 |
门扇内面板厚度偏差 |
● |
● |
● |
|
||
4.10 |
密闭性能 |
|
|
◎ |
试制品及委托有要求时检测 |
||
4.11 |
垂直度 |
|
|
● |
|
||
4.12 |
门扇启闭力 |
|
|
● |
|
||
4.13 |
关锁操纵力 |
|
|
● |
|
||
4.14 |
开关锁时间 |
|
|
● |
|
||
5 |
防护密闭封堵板 |
5.1 |
外形尺寸 |
|
|
|
|
5.1.1 |
门框孔宽度、高度、对角线 |
● |
|
|
|
||
5.1.2 |
封堵板宽度、高度、对角线 |
|
● |
|
|
||
5.1.3 |
封堵板、门框上支承板、斜扁钢、嵌压板高度、位置偏差 |
● |
● |
● |
|
||
5.2 |
配合尺寸 |
|
|
|
|
||
5.2.1 |
封堵板、门框贴合面中心线尺寸偏差 |
|
|
● |
门框(封堵板)4个角为必测点 |
||
5.2.2 |
封堵框封堵板贴合面间隙 |
|
|
◎ |
门框(封堵板)4个角为必测点 |
||
5.3 |
焊缝质量 |
● |
● |
◎ |
|
||
5.4 |
焊缝尺寸 |
● |
● |
◎ |
|
||
5.5 |
密封胶条压缩反力 |
|
● |
|
门扇产品质量检测时按批次取样实验室检测 |
||
5.6 |
漆膜厚度 |
|
|
● |
|
||
5 |
防护密闭封堵板 |
5.7
|
漆膜附着力 |
|
|
● |
|
5.8 |
封堵板结构厚度偏差(封堵板厚度偏差) |
|
● |
● |
|
||
5.9 |
面板厚度偏差 |
● |
● |
● |
|
||
5.9.1 |
门框型材、封堵板结构型材厚度偏差 |
● |
● |
● |
|
||
5.9.2 |
封堵板外面板厚度偏差 |
● |
● |
● |
|
||
5.9.3 |
封堵板内面板厚度偏差 |
● |
● |
● |
|
||
5.10 |
密闭性能 |
|
|
◎ |
试制品及委托有要求时检测 |
||
5.11 |
垂直度 |
|
|
● |
|
||
6 |
阀门 |
6.1 |
外形尺寸 |
|
|
|
|
6.1.1 |
壳体外径允许尺寸偏差 |
● |
|
|
|||
6.1.2 |
壳体安装密封胶条的凹槽中心线直径允许偏差 |
◎ |
|
|
|||
6.1.3 |
阀板厚度 |
● |
|
|
|||
6.1.4 |
阀板外径偏差 |
● |
|
|
|||
6.1.5 |
阀板上拱形板直径偏差 |
◎ |
|
|
|||
6.2 |
配合尺寸 |
|
|
|
|||
6.2.1 |
用于连接壳体与风管的螺孔位置及中心线的允许偏差 |
● |
|
|
|||
6.2.2 |
机械加工自由尺寸公差 |
◎ |
|
|
|||
6.3 |
焊缝质量 |
● |
|
|
|||
6.4 |
焊缝尺寸 |
● |
|
|
|||
6.5 |
漆膜厚度 |
● |
|
|
|||
6 |
阀门 |
6.6 |
漆膜附着力 |
◎ |
|
|
|
6.7 |
管壁、阀板厚度 |
● |
|
|
|||
6.8 |
密闭性能 |
● |
|
|
|||
6.9 |
阀板启闭力 |
● |
|
|
|||
7 |
悬摆式防爆波活门 |
7.1 |
外形尺寸 |
|
|
|
|
7.1.1 |
门框上固定铰页的螺孔中心距偏差 |
● |
|
|
|
||
7.1.2 |
门框(底框)孔宽度、高度、对角线长度偏差 |
● |
|
● |
|
||
7.1.3 |
胶垫、缓冲胶垫厚度偏差 |
◎ |
|
|
|
||
7.1.4 |
门扇(底座)宽度、高度、对角线偏差 |
|
● |
● |
|
||
7.1.5 |
悬摆板长度、宽度、对角线长度偏差 |
|
● |
● |
|
||
7.1.6 |
门框上闭锁座(盒)孔位置偏差 |
● |
|
|
|
||
7.1.7 |
门框上铰页座孔位置偏差 |
● |
|
|
|
||
7.1.8 |
门扇上闭锁头位置偏差 |
|
● |
|
|
||
7.1.9 |
门扇上铰轴孔位置偏差 |
|
● |
|
|
||
7.2 |
配合尺寸 |
|
|
|
|
||
7.2.1 |
铰页位置偏差 |
|
|
● |
|
||
7.2.2 |
闭锁位置偏差 |
|
|
● |
|
||
7.2.3 |
铰轴线的垂直度 |
|
|
● |
|
||
7.2.4 |
闭锁和上、下铰轴、孔直径 |
● |
● |
|
|
||
7.2.5 |
门扇门框贴合面间隙 |
|
|
● |
|
||
7.2.6 |
悬摆板关闭时,与门扇(底座)间最大间隙β |
|
|
◎ |
|
||
7 |
悬摆式防爆波活门 |
7.3 |
焊缝质量 |
● |
● |
◎ |
|
7.4 |
焊缝尺寸 |
● |
● |
◎ |
|
||
7.5 |
漆膜厚度 |
|
|
● |
|
||
7.6 |
漆膜附着力 |
|
|
● |
|
||
7.7 |
门扇厚度偏差 |
|
● |
● |
|
||
7.8 |
面板厚度偏差 |
|
|
|
|
||
7.8.1 |
门框型材、门扇结构型材厚度偏差 |
● |
|
● |
|
||
7.8.2 |
门扇外面板 厚度偏差 |
|
● |
● |
|
||
7.8.3 |
门扇内面板 厚度偏差 |
|
● |
● |
|
||
7.9 |
悬板厚度偏差 |
|
● |
● |
|
||
7.10 |
垂直度 |
|
|
● |
|
||
7.11 |
门扇启闭力 |
|
|
● |
|
||
7.12 |
闭锁锁紧力 |
|
|
● |
|
||
7.13 |
悬摆板启闭力 |
|
|
● |
|
||
7.13.1 |
关闭悬摆板的启动力 |
|
|
● |
|
||
7.13.2 |
悬摆板关闭满足β值要求时的最大关闭力p |
|
|
◎ |
|
||
7.14 |
通风面积 |
|
● |
● |
Qs、Qb |
||
7.15 |
胶板剥离强度 |
|
● |
|
门扇产品质量检测时按批次取样实验室检测 |
||
8 |
胶管式防爆波活门 |
8.1 |
外形尺寸 |
|
|
|
|
8.1.1 |
门框孔宽度、高度、对角线 |
● |
|
◎ |
|
||
8.1.2 |
门扇宽度、高度、对角线 |
|
● |
◎ |
|
||
8 |
胶管式防爆波活门 |
8.1.3 |
门框上闭锁座(盒)孔位置偏差 |
● |
|
|
|
8.1.4 |
门框上铰页座孔位置偏差 |
● |
|
|
|
||
8.1.5 |
门扇上闭锁头位置偏差 |
|
● |
|
|
||
8.1.6 |
门扇上铰轴孔位置偏差 |
|
● |
|
|
||
8.1.7 |
胶管底座高度允许偏差 |
|
● |
|
|
||
8.2 |
配合尺寸 |
|
|
|
|
||
8.2.1 |
铰页位置偏差 |
● |
|
● |
|
||
8.2.2 |
闭锁位置偏差 |
● |
|
● |
|
||
8.2.3 |
上、下铰页孔同轴度 |
● |
|
|
|
||
8.2.4 |
铰轴线的垂直度 |
|
● |
● |
|
||
8.2.5 |
闭锁和上、下铰轴、孔直径 |
● |
● |
|
|
||
8.2.6 |
门扇门框贴合面间隙 |
|
|
● |
|
||
8.3 |
焊缝质量 |
● |
● |
|
|
||
8.4 |
焊缝尺寸 |
● |
● |
|
|
||
8.5 |
漆膜厚度 |
|
|
● |
|
||
8.6 |
漆膜附着力 |
|
|
● |
|
||
8.7 |
门扇厚度偏差 |
|
● |
● |
|
||
8.8 |
面板厚度偏差 |
|
|
|
|
||
8.8.1 |
门框型材、门扇结构型材厚度偏差 |
● |
|
● |
|
||
8.8.2 |
门扇外面板 厚度偏差 |
|
● |
● |
|
||
8.8.3 |
门扇内面板 厚度偏差 |
|
● |
● |
|
||
8.9 |
垂直度 |
|
|
● |
|
||
8 |
胶管式防爆波活门 |
8.10 |
门扇启闭力 |
|
|
● |
|
8.11 |
闭锁锁紧力 |
|
|
● |
|
||
9 |
排气活门 |
9.1 |
外形尺寸 |
|
|
|
|
9.1.1 |
壳体进风口内径允许尺寸偏差 |
● |
◎ |
◎无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的情况下,安装质量必选参数 |
|||
9.1.2 |
阀盖外径偏差 |
● |
◎ |
◎无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的情况下,安装质量必选参数 |
|||
9.1.3 |
阀盖球冠外径偏差 |
● |
◎ |
◎无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的情况下,安装质量必选参数 |
|||
9.2 |
配合尺寸 |
|
|
|
|||
9.2.1 |
壳体安装密封胶条的凹槽中心线直径允许偏差 |
● |
◎ |
◎无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的情况下,安装质量必选参数 |
|||
9.3 |
阀盖或活门盘厚度 |
● |
◎ |
◎无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的情况下,安装质量必选参数 |
|||
9.4 |
动力性能曲线、通风量(风压、风量) |
● |
|
|
|||
9.5 |
漆膜厚度 |
● |
● |
|
|||
9.6 |
漆膜附着力 |
◎ |
◎ |
可选参数 |
|||
9.7 |
阀盖或活门盘启动压力 |
● |
◎ |
◎无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的情况下,安装质量必选参数 |
|||
9.8 |
阀盖或活门盘锁紧力 |
● |
◎ |
◎无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的情况下,安装质量必选参数 |
|||
9.9 |
平衡连杆垂直度 |
● |
● |
|
|||
9 |
排气活门 |
9.10 |
密闭性能 |
● |
|
|
|
10 |
密闭观察窗 |
10.1 |
外形尺寸 |
|
|
|
|
10.1.1 |
窗框孔宽度、高度、对角线 |
● |
|
● |
|
||
10.2 |
焊缝质量 |
● |
|
|
|
||
10.3 |
焊缝尺寸 |
● |
|
|
|
||
10.4 |
密闭性能 |
|
|
◎ |
依据委托需求检测 |
||
10.5 |
漆膜厚度 |
|
|
● |
|
||
10.6 |
漆膜附着力 |
|
|
● |
|
||
11 |
防爆地漏 |
11.1 |
外形尺寸 |
|
|
|
|
11.1.1 |
地漏体高度偏差 |
● |
|
|
|||
11.1.2 |
地漏体加工深度偏差 |
● |
|
|
|||
11.1.3 |
密封体高度偏差 |
● |
|
|
|||
11.1.4 |
密封体加工深度偏差 |
● |
|
|
|||
11.1.5 |
地漏体外径偏差 |
● |
|
|
|||
11.1.6 |
地漏体内径偏差 |
● |
|
|
|||
11.1.7 |
密封体外径偏差 |
● |
|
|
|||
11.2 |
地漏体壁厚和密封体厚度偏差 |
● |
|
|
|||
12 |
油网滤尘器 |
12.1 |
水平度 |
|
|
● |
|
12.2 |
垂直度 |
|
|
● |
|
||
13 |
过滤吸收器 |
13.1 |
垂直度 |
|
|
● |
|
14 |
超压排气活门 |
14.1 |
平衡锤杆铅垂度 |
|
|
● |
|
15 |
风机 |
15.1 |
振动速度 |
|
|
● |
|
16 |
防护密闭段通风管道 |
16.1 |
漆膜厚度 |
|
|
● |
|
16.2 |
管道厚度 |
|
|
● |
|
||
17 |
防护通风系统 |
17.1 |
清洁风量 |
|
|
● |
|
17.2 |
滤毒风量 |
|
|
|
|
||
17.3 |
防护段通风管道气密性 |
|
|
● |
|
||
18 |
海绵橡胶密封条 |
|
物理力学性能 |
◎ |
|
按委托需求检测 |
备注:表中●代表必选项目或参数,◎代表可选项目或参数,根据委托需求而定;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评审批准检验检测能力表应覆盖上表全部参数,批准参数不全的应于2020年底前补充完整。
附件2
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抽样和评定方法
1 人防工程建筑材料、构配件、通用设备和主体结构防护构件质量检测抽样和评定方法
人防工程建筑材料、构配件、通用设备的质量检测抽样和评定方法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相关标准、管理办法。
防护构件质量检测应以防护单元为单位,其检测批容量应包括一个防护单元全部同种类的防护构件。其中防护密闭门、防爆波活门门框墙质量检测应逐个构件检测,其他防护构件检测可采用计数抽样方法或分层计量抽样方法。采用计数抽样或分层计量抽样时检测批的最小样本容量应符合《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的相关要求,检测抽取的样本应随机抽取,满足均匀分布、具有代表性的要求。
2 防护设备产品质量检测抽样和评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门类防护设备和阀、活门类防护设备产品质量检测抽样和评定方法,过滤吸收器、油网滤尘器产品质量检测抽样和评定方法按国家人防办有关规定执行。
2.1 防护设备产品质量检测抽样方法
防护门、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爆波活门等拆分为门框(含闭锁、铰页等的相关零部件)、门扇(含闭锁、铰页等的相关零部件)两大组(部)件分开安装的防护设备,产品出厂质量检测应按组(部)件分开进行检测。密闭阀门、超压排气活门、密闭观察窗、防爆地漏等不能拆分组件安装或不需要分开安装的防护设备,其产品出厂质量检测应按整樘(件)进行检测。
门类防护设备出厂质量检测采取抽样检测方式进行,样品由检测人员依据企业生产批次进行随机选取,同一规格型号的产品或门框、门扇组件抽样,检测数量按公式 m = n×20%确定 (m:抽样检验数量,当 m<1 时,取 m=1;当 m 不是整数时按四舍五入取整;n:同一生产批次、同一规格型号的产品或门框、门扇组件的数量)。检测的样品如有一樘或一件达不到合格等级时,应进行加倍随机抽样检测,再有一樘或一件不合格时,应本批次全部检测并逐樘(件)确定质量等级。
阀、活门类防护设备产品质量检测,依据工程项目销售合同清单,于工程使用前送检测机构实验室全数检测并逐台(件)确定质量等级。
新型材料防护设备的产品质量检测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应附有人防工程防护设备产品编号和抽样样品编号对照表。
2.2 产品质量评定方法
防护设备产品质量检测项目的评定设“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实测值达到标准相应评定表中合格指标或设计资料要求的评定为 “合格”,未达到的评定为“不合格”。
防护设备产品质量评定设“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所有检测项目全部合格时,出厂产品质量方可评为“合格”。门框、门扇分开检测时,门框、门扇组(部)件产品质量应分开评定。
未按定型图纸生产的防护设备产品不予检测。
产品质量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防护设备严禁出厂。
3 防护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抽样和评定方法
防护设备安装质量以单位人防工程为单位,实行全数检测,逐樘(件)进行检测与评定。
防护设备安装质量检测项目的评定设“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实测值达到标准相应评定表中合格指标或设计资料要求的评定为 “合格”,未达到的评定为“不合格”。
防护设备安装质量评定设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所有主控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 80%以上合格且不合格项目检测结果不超过评价指标的 150%时,安装质量方可评为“合格”。
安装未按定型图纸生产或安装达不到工程图纸要求的防护设备安装质量应评为“不合格”。
4 战时通风系统安装质量检测抽样和评定方法
战时通风系统安装质量检测应以防护单元为单位,按照设计图纸对进、排风系统全数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组成系统的所有设备、管道和部件(包阀、活门类防护设备和油网滤尘器、过滤吸收器、风机等)安装质量、战时通风风量和防护段通风管道气密性。
战时通风系统设备、管道和部件安装质量检测项目的评定设“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实测值达到标准相应评定表中合格指标或设计资料要求的评定为 “合格”,未达到的评定为“不合格”。
战时通风系统安装质量评定设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所有主控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 80%以上合格且不合格项目检测结果不超过评价指标的 150%时,安装质量方可评为“合格”。
防护设备安装质量主控项目表
序号 |
类别 |
项目 |
说明 |
|
序号 |
内容 |
|||
一 |
人防防护设备 |
|
||
1 |
防护门 、 防护密闭门 、 密闭门 |
1 |
安装的防护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
|
2 |
预制的防护设备的门扇(或封堵板、活门)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
|
||
3 |
防护设备所有的零件均无锈蚀且有相对运动的部位有涂油保护,固定牢靠,开启方向、位置、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
|
||
4 |
钢筋混凝土门扇严禁有蜂窝、孔洞和露筋 |
|
||
5 |
门扇上下铰页受力均匀,门扇与门框贴合严密,门扇关闭后密闭胶条压缩量均匀,严密不漏气 |
|
||
6 |
胶条接头必须采用45°坡口搭接,胶条接头单扇门不得超过2处,双扇门不得超过6处。且避开圆弧拐弯处;T形接头是否模具整体制作 |
|
||
7 |
门扇能自由开到土建设计的终止位置,表面平整光滑,面漆均匀,产品标牌齐全 |
|
||
2 |
防爆波活门 |
1 |
防爆波悬摆活门、胶管活门的规格、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
|
2 |
防爆波悬摆活门安装必须牢固,开启方向,位置应正确。 |
|
||
3 |
胶管活门门框与胶板粘贴必须牢固,其位置应正确。 |
|
||
4 |
防爆波悬摆活门、胶管活门凹入墙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
|
||
5 |
防爆波悬摆活门的悬板关闭与底座胶垫贴合严密;门扇铰页处应受力均匀;悬板起闭灵活,能自动复位 |
|
||
6 |
胶管活门的门扇与门框贴合严密,胶管、卡箍配套、编号,胶管密封保存。 |
|
||
3 |
排气活门 |
1 |
自动排气活门、防爆波超压排气活门开启方向必须朝向排风方向、平衡锤连杆应与穿墙管法兰平行、平衡锤应垂直向下。 |
|
2 |
自动排气活门、防爆波超压排气活门应与工程内的通风短管或密闭阀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错开布置。 |
|
||
3 |
排气活门在设计超压下能自动开启、关闭后与风管法兰和无缝橡胶密封圈贴合严密。 |
|
||
4 |
密闭管道 |
1 |
风管、支(吊、托)架的型式、规格、位置、轴线、标高、间距及固定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部件方向正确、管线平行、接缝表面平整、操作方便。 |
|
2 |
支(吊、托)架严禁设在风口、阀门及检视门处。不锈钢板、铝板风管采用碳素钢支架时,必须进行防腐及隔热处理。 |
|
||
3 |
无机玻璃钢风管的支管必须单独设支(吊、托)架,法兰两侧必须加镀锌垫圈,螺栓按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 |
|
||
4 |
斜插板阀垂直安装时,阀板必须向上拉启;水平安装时,阀板顺气流方向插入,并不得向下拉启。 |
|
||
5 |
密闭阀门 |
1 |
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与出厂合格证是否符合要求。安装的密闭阀门的型号、规格、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密闭阀门应选用双连杆密闭阀门,电动密闭阀门应选用堵转电机。 |
|
2 |
密闭阀门固定牢靠、垫片与法兰平齐、连接严密。标志压力的箭头方向必须与冲击波方向一致。 |
|
||
3 |
(1)阀门安装必须位置准确,固定牢靠,垫片与法兰平齐,连接紧密。(2)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其气密性能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3)通风管段上,两个串联密闭阀门中心距不小于阀门内径。(4)开关指示针应固定牢固,其位置与阀门板的实际开关位置应相同,启闭手柄的操作位置应准确。(5)安装时手柄端应留有一定的操作距离阀门距离墙或顶板150㎜-200㎜。(6)所有连接螺栓应均匀旋紧,密闭不漏风。(7)阀门支(吊,托)架及支墩安装应构造正确,埋设平整、牢固,支架与阀门接触紧密;吊杆垂直,排列整齐。 |
|
||
6 |
油网滤尘器 |
1 |
安装的油网滤尘器的规格、型号、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
|
2 |
设备与管路连接不得漏气,固定支架应平正、稳定 |
|
||
3 |
法兰表面与风管中心线垂直,法兰外径与所连接设备的法兰外径相等;焊缝严密无漏焊;法兰外沿光滑,焊缝均匀,无气孔 |
|
||
4 |
(1)滤尘器安装时,设备与管道采用柔性连接。(2)滤尘器数量不大于4块时,采用管式安装;数量大于4块时,采用立式安装。(3)油网滤尘器安装平正、网孔大的一端迎风、网孔小的一端背风。(4)滤尘器安装前应对每块滤尘器作加固处理,在网孔小的一侧四周外框上用扁钢作“井”字加固。(5)安装时,滤尘器要平整,管道间,管道与法兰间均采用焊接,焊缝严密不漏气。滤尘器之间的连接应严密,漏风处应用浸油麻丝或腻子填实。(6)滤尘器前后设增压管,病连接在微压计上,当测定设备阻力升至终阻力时,应清洗或更换滤尘器。 |
|
||
7 |
过滤吸收器 |
1 |
安装的过滤吸收器的型号、规格、叶轮转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
|
2 |
设备与管路连接不得漏气,固定支架应平正、稳定。 |
|
||
3 |
过滤吸收器外观无损伤、碰伤或穿孔等影响密闭效果的情况、螺母在同一侧,排列整齐美观。 |
|
||
4 |
法兰表面与风管中心线垂直,法兰外径与所连接设备的法兰外径相等;焊缝严密无漏焊;法兰外沿光滑,焊缝均匀,无气孔 |
|
||
5 |
(1)过滤吸收器安装固定牢靠,位置准确,连接严密不漏气;螺母在同一侧,排列整齐。(2)当需选择多台过滤吸收器时,宜选择同型号设备,并宜保持空气通过每台过滤吸收器的路径相等。(3)过滤吸收器应安装在支架上,并周围有一定的间距,以便安装和检修。当多台设备垂直安装时,叠设的支架不应妨碍设备的拆装。(4)过滤吸收器与风管的连接应采用柔性连接。(5)过滤吸收器的总出风口处应设置尾气监测取样管。 |
|
||
8 |
通风机 |
1 |
安装的风机的型号、规格、叶轮转向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
|
2 |
风机叶轮严禁与壳体碰擦 |
|
||
3 |
风机进风斗与叶轮的间隙必须均匀,并符合技术要求 |
|
||
4 |
安装的位置应保持水平放置、朝向和进出风口方向必须符合要求。 |
|
||
5 |
风机运行时叶轮旋转方向必须正确,经不少于2H运转后,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35度,最高不超过70度;滚动轴承不超过40度,最高不超过80度。 |
|
附件3
人防工程防护设备产品编号规则与制作要求
防护设备定点生产企业应对防护设备进行唯一性产品编号,在门类防护设备的门扇、门框组件和阀、活门类防护设备与过滤吸收器的存储和安装过程中,产品编号采用钢号方式加以标识,并保持清晰可见,以保证产品编号识别后可查询产品相关信息。
1.门、阀、活门类防护设备编号规则
1.1产品编号
1.1.1编号结构
门、阀、活门类防护设备产品编号由①企业资格证书编号(防护设备定点生产企业资格认定证书编号的4位数字),②生产日期(年份2位,月份2位),③生产序号(3位),共 11 位。
例如:编号为 0988 1905 123
代表:企业资格证书编号为GR0988 的防护设备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为2019年5月份,第123樘。其中:①企业资格证书编号为防护设备定点生产企业资格认定证书标号的4位数字。例如:某企业的资格证书编号为GR0988,则企业资格证书编号为0988。②生产序号为同种设备的生产顺序号,逐月按生产顺序进行编制,号段“001”至“999”,“0”作为空位补齐码。门框、门扇组件无论是否同时生产,门框、门扇组件应分别编号,且在制作铭牌、填报资料等环节需要录入产品编号时,应注明相应编号。例如:某企业2019年1月份生产200 樘,编号为201901001至201901200;月份生产300樘编号为201902001至201901300。
1.1.2编号字体和大小
防护设备产品编号字体为黑体,字高18mm,字宽8mm,间距2mm。
1.1.3编号位置
门类防护设备:①单扇门门框。门前(从迎冲击波面看),非铰页侧角钢内面距下边框1500mm居中位置;②双扇门门框。在右侧角钢内面距下边框1500mm居中位置;③门扇。远离铰页侧钢包边或槽钢距下边缘1500mm居中位置(双扇门需两个产品编号);④封堵板。每扇封堵板正面(外侧)距下边端1500mm居中位置。
其他设备:正面便于观察位置或设计图纸要求的位置。
1.1.4工艺要求
防护设备产品编号应字迹清晰、工整,且制作凹入不小于1.5mm,笔画宽度不小于 2mm。
2.产品铭牌、检测合格证书和永久性铭牌《合格证》
防护设备定点生产企业应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制度和企业质量标准,明确进厂原材料、外协(购)件和生产过程中、出厂前、安装过程中、安装后各关键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措施,加强质量自检,自检合格后在防护设备定的产品明显部位安装设备产品铭牌,载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编号、生产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
防护设备产品质量需经第三方检测合格后由检测机构发放人防工程防护设备《产品检测合格证》,纳入工程竣工验收内容和工程档案管理,防护设备安装质量需经第三方检测合格后由检测机构制作与发放永久式铭牌《安装检测合格证》,纳入工程竣工验收内容。
2.1产品铭牌
2.1.1构成要素
防护设备铭牌构成要素应包含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主要防护设备的铭牌构成要素如下:
(1)门类防护设备
门类防护设备铭牌应包含设备名称、型号、产品编号(门框和门扇两个编号)、出厂日期、生产单位、联系方式等内容。
(2)阀、活门类防护设备
手动密闭阀门铭牌应包含产品名称、型号、公称通径、公称压力、重量、出厂日期、产品编号、生产单位、联系方式。
手电动密闭阀门铭牌应包含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编号、电机功率、输出转矩、输出转速、电压、电流、工作制、生产单位、联系方式等内容。
超压排气活门铭牌包括产品名称、型号、产品编号、工作压力、消波率、启动压力、重量、生产单位等内容。
扩散箱铭牌应包含产品名称、型号、产品编号、战时风量、平时风量、配接风管直径、底座开启通风口宽高、箱体轮廓长宽高、支架长宽、生产单位、联系方式。
2.1.2制作要求
(1)防护设备产品铭牌分为三个规格,详见表 3,形式、尺寸和技术要求符合 GB/T13306-2011《标牌》要求。
表 3 防护设备产品铭牌样式表
名 称 |
规 格(mm) |
厚 度(mm) |
单位 |
用 途 |
铭牌1 |
80×100(宽×高) |
≥1 |
块 |
门类防护设备、超压排气活 |
铭牌2 |
40×63(宽×高) |
≥1 |
块 |
门类防护设备、超压排气活 |
铭牌3 |
设计图纸要求 |
≥1 |
块 |
阀门类 |
(2)铭牌底板采用国家标准平板铝合金,空格部分填写内容应在出厂时刻制机械钢号。
(3) 铭牌底色为蓝色,字体为黑体,文字、符号的大小和线条粗细应整齐醒目,排列均匀,不应断缺和模糊不清。
2.1.3安装要求
所有产品出厂时,应在设备指定位置安装产品铭牌,采用四孔铆钉固定,安装位置要求如下:①单扇门类防护设备:铰页轴侧门框非贴合面角钢内面上闭锁孔位下20mm处;②双扇门类防护设左侧角钢内面距下边框1500mm位置处;③阀、活门类防护设备应按图纸相关要求安装在球体上相应位置。
2.2 产品检测合格证
门、阀、活门类《产品检测合格证》应注明防护设备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编号、抽样编号(检测编号)、生产单位、检测日期、检测单位。其中双扇门门扇应按2个产品出具检测合格证书。产品检测合格证由检测机构制作发放。
证书制作:银涤纶不干胶印制,红色文字
尺寸:长9cm、宽6cm。
|
2.3永久式铭牌《安装检测合格证》
2.3.1构成要素
门、阀、活门类防护设备《安装检测合格证》应包含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编号、抽样编号(检测编号)、生产单位、检测日期、检测单位等内容。其中门类防护设备《安装检测合格证》产品编号应包括门框、门扇产品编号(双扇门门扇应含左右门扇2个产品编号)。
2.3.2《安装检测合格证》的制作与安装
制作要求:人防工程《安装检测合格证》采用底面蓝色铝制铭牌,激光雕刻文字,铭牌尺寸:长17cm、宽12cm。
地铁等兼顾人防要求工程《安装检测合格证》采用底面黑色铝制铭牌,激光雕刻文字,铭牌尺寸:长21cm、宽14cm。
安装检测合格证样式如下:
|
安装要求:永久式铭牌《安装检测合格证》应牢固粘贴在对应防护设备上,纳入工程竣工验收内容。安装位置要求如下:①单扇门类防护设备:铭牌粘贴在门扇正面(受冲击波作用方向),铭牌竖向中心与门扇设备型号字符中心对齐,铭牌上边缘距门扇设备型号字符下边缘100mm;②双扇门类防护设备:铭牌粘贴在左门扇正面(受冲击波作用方向),铭牌中心线与门扇设备型号字符中心线对齐,铭牌上边缘距门扇设备型号字符下边缘200mm;③阀、活门类防护设备铭牌应按图纸相关要求安装在预留管的一侧或上方,铭牌边缘距预留管边缘100mm。
永久式铭牌《安装检测合格证》示意如下图:
4.油网滤尘器、过滤吸收器编号规则与制作要求
4.1过滤吸收器序列编号规则与制作要求现行规定执行,过滤吸收器应正确、牢固标注进风口和出风口标志。
4.2油网滤尘器参照阀、活门类防护设备编号规则与制作要求。